茶艺网

以茶惠农 产业链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时间: 2017-06-27 10:25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

 6月2日晚,张子全的茶叶加工场灯火通明。几名炒茶师傅手指飞快地在电炒锅里炒茶、揉茶,茶叶翻飞,十分好看。

  “这段时间,白天村民都在忙自己地里的活路,所以我们炒茶都在晚上进行。”张子全笑着说。

  张子全出生于都匀市摆忙乡摆忙村,这里是明朝贡茶产地,村民大多有种茶习惯。张子全7岁跟随爷爷、奶奶及父母上山种茶,每年春季学采茶、炒制加工,爷爷张朝林向他传授张氏传统制茶技艺。

  1981年,张子全中学毕业后,放弃外出务工挣钱的机会,留在家乡从事茶叶的种植和加工。

  为了让自己的种茶和制茶技术更上一层楼,1989年1月,他进入高寨水库茶场。12年过去了,他的种茶、炒茶技术日益丰富,还手把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种茶、采茶、制茶人。

  2009年,都匀市政府大力号召茶农种茶,出台了很多的实惠政策。张子全和本乡茶农一起成立了十里茶香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张子全已成为都匀毛尖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2016年,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吸纳了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摆忙村等周边近400户茶农一起发展茶产业,共同致富。

  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黔南州积极让群众参与茶业种植、生产、销售等环节,把种茶、采茶、加工茶、卖茶、茶旅各个环节发展成群众的增收节点。

  每年3至4月春茶上市的季节,在黔南州上百万亩的茶山上活跃着茶农采茶的身影。这些绿油油的茶园,是不少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采一个月春茶,相当于在家种一季作物的收入。”来自三都自治县水龙乡拉佑村的38岁采茶工韦连英说。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和村里7位留守妇女“组团”来到百公里之外的都匀市毛尖镇采茶。

  也有人为了学技术来毛尖镇采茶。“我的家乡也开始发展茶产业,这次来学点经验,以后回家好自己创业。”18岁小伙潘正帮告诉记者,他来自三都九阡镇,现就读于省内贸学校茶叶专业,他和班上39名同学利用实习机会,专门来到毛尖镇学习春茶制作技艺,为今后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积攒经验。

  “毛尖茶目前还是依靠手工采摘。”都匀市螺丝壳河头茶叶合作社董事长张光辉说,“近年来,依托都匀毛尖的金字招牌,毛尖茶在海内外市场的销售份额稳步上升,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采茶时节需要的临时人工也会相应增加。”

  张光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摘每斤茶青的工钱是100元,一个熟练茶工一天能采摘1斤多茶青,一个月下来可以挣4000元钱。”

  除了采茶能挣钱,部分茶农通过在工厂打工或自己加工毛尖茶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大定村村民罗元芳靠着自己过硬的毛尖茶加工技术,建立了一个加工场。每年加工场的销售收入能达到60多万元,纯收入10多万元。靠着毛尖茶,罗元芳一家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生活。

  茶旅融合也为不少群众找到了致富的新门路。在贵定县云雾镇,当地政府推出的“云雾茶叶――金海雪山――贵州甘溪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线路,为沿线群众提供了致富的机会,不少人靠着开农家乐、旅馆增加了收入。

  小小都匀毛尖茶,已成群众致富“好帮手”。


(责任编辑: 头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证书查询联系我们
    茶艺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客服邮箱:905956331@qq.com Copyright © 2000-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6014259号-12 皖公网安备:1101020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