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慢”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现代人是岁月匆匆,行路亦匆匆。人生彷如一场劳碌,匆匆忙忙赶到世上,辛辛苦苦一场历练,冷落了美景,闲置了好心情。
有人说生途冗长,有人叹人生苦短。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无论是哪种,在白驹过隙的日子里,有些事情总需要慢下来,静一静。
这份慢和静,是下班路上斜洒的夕阳,是生活不如意时仍能想起的初心,是泡一杯茶细细品饮,能感受如坐草木之间,感受到山林清风浩荡。
林语堂先生也曾道:“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这番话,道尽茶道与人道的奥妙,把茶道和人道完全融在一起。
懂得如何保持生活平衡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才不会卷入生活的匆匆中,疲乏不堪。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对于林语堂先生来说,无论是好友来访,亦或独坐家中,一壶精心泡好的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没有茶,生活就少了很多情趣,便不能做佳文,不能出妙语,毫无滋味可言。
文人一旦爱喝茶,并且茶喝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写出来。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作为爱茶之人,林语堂先生写过无数喝茶的经验之谈,比如著名的“三泡说”:一泡如幼女,二泡如女郎,三泡为少妇。
而更为人所铭记的,还是林语堂先生刻在骨子里的闲适所归纳总结的十条“享受”茶的经验。
这是他从古人的妙论中寻找证据支撑,融入自己的感受后形成一套说法:
第一,茶叶娇嫩,茶易败坏,所以整治时,须十分清洁,须远离酒类香类一切有强味的物事,和身带这类气息的人。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第二,茶叶须贮藏于冷燥之处,在潮湿的季节中,备用的茶叶须贮于小锡罐中,其余则另贮大罐,封固藏好,不取用时不可开启,如若发霉,则须在文火上微烤,一面用扇子轻轻挥扇,以免茶叶变黄或变黑。
第三,烹茶的艺术一半在于择水,山泉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之水如来自堤堰,因为本属山泉,所以很可用得。
第四,客不可多,且须文雅之人,方能鉴赏杯壶之美。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第五,茶的正色是青中带微黄,过浓的红茶即不能不另加牛奶、柠檬、薄荷或其他物以调和其苦味。
第六,好茶必有苦味,大概在饮茶半分钟后,当其化学成分和津液发生作用时,即能觉出。
第七,茶须现泡现饮,泡在壶中稍稍过候,即会失味。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第八,泡茶必须用刚沸之水。
第九,一切可以混杂真味的香料一概屏除,至多只可略加些桂皮,或茌茌花,以合有些爱好者的口味而已。
第十,茶味最上者,应如婴孩身上一般的带着“奶花香”。
茶,适口者珍。
有好喝浓茶酽茶的,也有好喝明前清茶的,有爱“岩骨花香”,亦有爱“幽幽兰香”。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林语堂先生关于茶的经验多带了自己的理解,但其对于茶的认真,足以见到他对生活的懂和认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懂得生活,才能悠闲地走在生活之中。
而人生匆匆,生活需要认真,需要慢和静。
听大师谈喝茶的那些事儿~
这种慢和静不是无所事事,是与天地花鸟为邻,与琴棋书画为友,静观万物,静观己身。
(责任编辑: 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