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63回中写到:“宝玉忙笑道:‘……今儿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顽一回子。 ’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茶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这里提到的“女儿茶”其实就是一种普洱茶产品,是由云南上贡满清皇室的贡茶之一。
女儿茶,是传统普洱茶中团茶的一种。传统普洱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制法。唐时为“散收无采造法”,即将鲜叶晒干而成。到了明代演变为蒸青团茶和作为贡品的毛尖、蕊珠。蒸青团茶有两种,即芽茶和女儿茶。制芽茶的鲜叶较毛尖的采摘要晚些,芽叶大些。成茶有100克一团和200克一团两个规格。
女儿茶的采制时间在谷雨后,成茶每团重量有500克到5000克各种规格。女儿茶“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奁资,故名。”毛尖是谷雨前采制,“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蕊珠则更嫩,采刚萌发的芽尖,制成珠形。清初,普洱茶压制成团茶,团茶是清朝时期普洱茶的主要产品,明万历进士谢肇淛的《滇略》中就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团茶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2.5千克,如人头,有“人头茶”之称。
18世纪中叶又制成普洱茶膏,它是用粗茶熬成膏做成饼摹印而成,还有一种女儿茶膏的贡品。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可消食化痰,清胃生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支援进藏部队,1950年云南加工了2100千克茶膏,50千克茶叶可熬茶膏10~12.5千克。到19世纪上半叶,普洱贡茶的花色根据重量变得丰富多彩,有8个花色:2500克(人头茶)、1500克、500克、200克、75克、瓶装茶和蕊茶还有茶膏。此时期在茶叶市场上出现外细内粗”的“改造茶”,是商人收购毛茶后筛分出细嫩的盖面茶和粗老的里茶(包心),蒸揉成团后,深受欢迎,此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大宗的普洱茶是蒸压后用竹篓叶团裹包装的。
这种团茶为什么又叫女儿茶呢?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 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
(责任编辑: 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