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网

逸趣丨咖啡拉花很神奇?古人告诉你,茶上也能作画。

时间: 2018-12-10 18:02 来源: 内容来自于网络 作者: 永和九年小微

​​

在咖啡中倒入牛奶可以拉出好看的图案,见过“咖啡画”的你,是否见过“茶上画”呢?

古代中国有一种技艺叫做茶百戏,能够将传统书画之美体现在茶汤上,灵巧多变,意趣十足。

什么是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

点茶是茶百戏操作的基础,也是茶百戏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点茶在茶汤中形成丰富泡沫,之后才能形成各种文字和物象。这汤花就是茶汤泡沫,古人为它起了许多雅致的名字,如“乳花、琼乳、雪涛、雪花、雪乳、醍醐、粟粒、粟花、玉乳”等。

乌龙茶汤:喜上眉梢乌龙茶汤:喜上眉梢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点茶法形成的泡沫描述为“如酵蘖之起面”。茶百戏高手要在茶面形成的乳沫上作画,“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鸟花草之属”,茶汤显现的纹理丰富、自然、灵动。

绿茶汤:田园绿茶汤:田园

图案散灭后,茶汤恢复为原来的状态,通过特殊技法又可在同一茶汤中,形成新的图案,可以反复多次变幻,这是茶百戏的独特之处。

茶百戏“纤纤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因此,茶百戏强调“情”和“意”,随心而动,下笔即成。

茶百戏的历史渊源

茶百戏始见于唐朝,到了宋代,由于受到皇帝、朝廷大臣和文人的推崇,茶百戏十分流行,而元代后百茶戏逐渐衰落,清代后几近失传。

宋 刘松年《斗茶图》(部分)宋 刘松年《斗茶图》(部分)

茶百戏的历史要从斗茶说起:唐人用煎茶法,到了宋朝,宋人将茶饼先烤后磨成末,而后经过取火、候汤、茶盏、调膏、击拂等步骤形成茶汤。茶文化在宋代极为盛行,宋人会玩,举办活动来评比茶叶品质和品饮技艺,这就是斗茶。

宋 刘松年《撵茶图》中的部分点茶工具:茶磨,茶炉,茶瓶,茶盏,盏托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宋 梅尧臣

“云脚”、“粟花”等就是采用分茶技艺时茶汤显现的图案。所以说,茶百戏是斗茶的一部分。

宣化辽墓壁画中的部分点茶工具宣化辽墓壁画中的部分点茶工具

宋代,由于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陆游、李清照、陶谷、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

其中最为经典的描述是陶谷的《荈茗录》,该书记载:“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详细记载茶百戏是采用注汤和搅动等方法使汤纹水脉形成图案的独特技艺。陆游有诗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金代壁画中的部分点茶工具金代壁画中的部分点茶工具

入元以后,统治者对精致儒雅的点茶和分茶技艺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喜爱直接饮茶,对团饼茶“爱”不起来,斗茶活动开始衰落。

明清时期,茶百戏虽然衰落,但尤有余韵。直到到清代后期才真正没有相关的详细记载。

明 陈洪绶《品茶图》明 陈洪绶《品茶图》

近些年来,许多人重视文化传承,重拾古老技艺,力图重现失落的茶文化,如唐之煎茶、宋之点茶等,我们也可以管窥古代茶事之盛。

2010年,茶百戏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章志峰正通过努力向大家展示教授这一古老的技艺,让茶百戏在当代焕发生机。

在液体上作画的独特艺术形式,使百茶戏有了“水丹青”的美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可以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文化体验。

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茶百戏再现了我国古代点茶、斗茶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写照,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对于研究古代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所以,下次再见到咖啡拉花时,我们也不必太过惊奇——我们老祖宗在唐朝就开始玩了!​​​​


(责任编辑: 头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证书查询联系我们
    茶艺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客服邮箱:905956331@qq.com Copyright © 2000-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6014259号-12 皖公网安备:1101020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