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磨石坑三里许至平岗。居民十余家,结茅为居,种园为业,园多茶;上上者,国之白茶。
--邱古园《太姥山指掌》
制茶史
国之白茶的制茶历史,可以追溯至清光绪二年。当时邱氏家族从福建上杭迁徙至太姥山,于太姥山西南侧方家山村湾丘里开垦荒山,遍植种茶,以自然晾晒之法精心制茶,创办古白茶作坊,至此开启了一脉相承的制茶历史。由于邱氏先祖制茶技艺精绝,白茶口感醇正,而逐渐扬名乡里,名声日隆。
邱氏茶庄
光绪二十八年,邱氏家族于福鼎沙埕港贸易口岸设点,成就国之白茶最早的国际贸易历程,茶叶远销东南亚、欧美英德等国家,传统自然的国之白茶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交流媒介。
1935年,福鼎茶商在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倡导下开始新办茶厂,奠定了邱氏茶庄发发展的基石。
技艺精绝
世事难料,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全国便实行统购统销,茶庄一律废弛,邱氏家族经营之基业也在不久后遭受到文革十年风暴的影响,至此一蹶不振。邱氏家族所为人称道的古法制茶技艺,也只能秘而不宣,作为家业之技代代相承。
逢盛世 兴祖业
国之白茶继承邱氏家族二百余年白茶制作技法,在其上不断精益求精,锤炼琢磨,并与现代茶学理论与先进制茶技术相结合,融汇古今之妙法,承先人之遗志,以振兴邱氏家族白茶祖业为使命,以发扬邱氏传统白茶制作技艺为目标,合众人之力,扬先祖遗风。
邱乐辉,姜太公第99代世孙,太姥山下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同时也是国之白茶首席制茶师。邱老年逾88岁,习茶超过60余年,对于邱氏家族古法白茶制作技艺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老人早已烂熟于心。
国之白茶 上上品
白茶制作,工艺虽简,工序却纷繁复杂,哪怕是分毫之差,也能对白茶品质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摊青时的薄厚,并筛时的力度,干燥时的水分,通过看、捏、嗅、品四个步骤的反复鉴别,将每个阶段的白茶维持在最佳状态,一丝不苟,从一而终。以极致匠心,打造品质好茶。
白茶的制作同好的天气密不可分,唯有这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的老茶人,才最能了解茶山的性子。太姥山有海山仙都之美誉,而国之白茶的生态茶园更处于太姥山深处,这里的土壤、气候、日照、海拔,一切的因素似乎都为了这一片茶园,为了这一株仙草。邱老自是明了这些因素都意味着什么,鲜叶是品质的基础,优质的鲜叶配合邱氏家族的古法制作技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白茶。
一脉相承
邱氏家族制茶技艺传承至今,未有断绝,凭借的是对祖业的坚持,更是出于对白茶的敬畏。传承,在国之白茶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即便88岁高龄,邱老依旧身体力行,将60余年的白茶制茶经验,同自己对邱氏家族白茶古法工艺的理解教授给年轻一辈的茶人。
先生之风骨,不愧茶人之名,这是一个时代交替,唯有薪火相传,方可生生不息。国之白茶传承的不仅是制茶技艺,更是一种钻研技艺,最求品质的匠心精神。
天生草木育万众
一点活水化龙津
国之白茶,以匠心,制好茶。
(责任编辑: 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