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网

秋天喝一杯好茶,小罐茶让你暖暖的

时间: 2018-10-19 17:01 来源: 消费日报网 作者: 李超

  秋风瑟瑟,一阵秋雨一阵凉。《黄帝内经》有云:“秋冬养阴”,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

  “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说到秋季养生,日常应该注意的几点有:多喝水,每日饮水量2000ml左右,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适当“冻”,气温下降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让身体适应气温;多锻炼,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忌悲忧,注意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宜食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需要谨记的一条原则是“药补不如食补”。

  对职场中人来说,出于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现实考虑,体育锻炼、饮食调整等方法,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试一试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惯:喝茶。

  老话说得好,“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说明秋天人的身体是最虚弱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秋季进补,并不是要大鱼大肉、胡吃海塞,而是调理脾胃,茶就是最好的帮手。茶可以消脂解腻,帮助肠胃获得维生素和纤维素,促进肠胃蠕动,排出肠内堆积毒素。合理“养秋”,就是要通过调养,恢复人在苦夏耗散的元气,准备进入身体的存储期。

  那么,秋天该喝什么茶来恢复元气,调理脾胃呢?传统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又名:乌龙茶),冬饮红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秋天和冬天的边界并不明显。饮茶爱好者和养生爱好者们,可以结合自己体质选择茶饮。在上班族钟爱的小罐茶家族中,就有三款特别适宜秋冬的茶饮。

  1、小罐茶·大红袍(王顺明大师作品)

  茶类:青茶/乌龙茶 原料:武夷岩茶 产地: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 等级:特级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属性温和。秋季天气寒凉,在此季节饮用大红袍可帮助身体蓄积阳气,御寒暖胃,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秋天过敏源比较多,病毒也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引发哮喘等疾病。乌龙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杀菌消炎,增强免疫力。

  小罐茶的大红袍采摘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核心景区一级春茶茶青,经传统工艺初制后,再采用王顺明先生独特的精制工艺,以100%荔枝炭火反复烘焙制作而成。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带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回甘明显,不负“杯中过三香”“口中有三变”之美誉。

  2、小罐茶·普洱(邹炳良大师作品)

  茶类:黑茶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产地:云南省安宁市 等级:特级

  普洱茶优点众多,其中有两点使它深受美女和肠胃不适者的喜爱。第一,富含膳食纤维,是最好的肠胃“清洁工”。喝杯普洱茶能促进胃肠蠕动,使积存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大量排出。秋季怕“贴秋膘”的美女们,不妨常喝普洱茶保持身材。第二,保护肝脏,适合饮酒的人。普洱茶属于黑茶,黑茶含有较多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适合饮酒人士。

  小罐茶普洱熟茶源自西双版纳核心产区,精选古树毛茶原料,采用邹炳良先生独特的渥堆发酵技术,经筛分、拼配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金毫满披,含芽过半;冲泡时茶汤红浓明艳、似陈年红酒色,陈香高显;入口粘稠、顺滑。

  3、小罐茶·滇红(张成仁大师作品)

  茶类:红茶 原料:精制工夫红茶 产地:云南省临沧市 等级:特级

  滇红是红茶的一种,红茶富含各种糖和蛋白质,具有生热和暖腹效果,可以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另外,滇红还可以养胃,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小罐茶滇红选取高海拔山地凤庆大叶种明前春茶原料,沿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再由人工精心挑选特级芽头,优中选优而成。成品苗峰秀丽,金毫显露;冲泡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有独特的花香、蜜糖香;滋味甘醇浓厚。茶品风格强烈且产量有限,他处难觅。

  小罐茶泡法简单,一罐一泡,随手可得,是职场人士自饮和待客的优选方案。但从养生角度而言,茶汤再美也不能贪杯,秋季喝茶需要注意的是:

  1、适量,切忌贪多贪浓。饮茶过多,体内水分过多,会增加心肾负担。浓茶会使大脑过分兴奋,心跳加快,导致心悸失眠等“醉茶”现象。

  2、饮用时以温茶为宜。过热烫嘴的茶会对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强刺激,甚至可能引起某些器官的黏膜病变。

  3、泡茶时间不宜过久,也不宜喝冷茶。冲泡时间过长的茶,有效成分会大为降低,而且冷茶对身体有寒滞聚痰等副作用。

 

(责任编辑: 头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证书查询联系我们
    茶艺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客服邮箱:905956331@qq.com Copyright © 2000-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6014259号-12 皖公网安备:1101020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