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拍卖会现场
拍卖会上,白水清先生无偿提供的三饼88青饼以42万元成交,所得金额将用于公益事业。
对“88青”的传奇一直有听说,这一次的拍卖价格再一次震撼了小编,看来有必要好好了解这个传奇了!
“88青”的来源
20世纪80年代,茶叶政策虽然放开,但是,对于云南而言,当时仍然是属于严控的一类物资,不要说批发权没有放开,即使零售2公斤以上出省,也需要省公司批条放行。
普洱茶不但是生产有控制,出口经销权也有严厉的控制。普洱茶的出口,当时只供应中国香港的15家头盘商,沱茶只供应法国的独家经销商。所以,在当时要取得普洱茶的经销权并不容易。
1988年,香港爱国人士陈强先生由于做出过特殊贡献,由云南外事部门下文到云南“省茶司”,陈强先生才取得经销的资格。
但是,由于陈强先生既不是香港茶叶商会的成员,也不是头盘商,无法取得直接订货及进口普洱茶的权利,在“省茶司”的协调下,陈强先生的货品由香港德信行转口,再发给陈强先生。
据原“省茶司”出口科科长昌金强先生回忆,1988年生产了360大件7542,存放于昆明跑马山仓库两年。
陈强先生拿到手后,并不好卖,因为其本身不是茶叶界人士,没有经销渠道。当时的市场主体由香港茶叶商会控制,而且熟茶占据绝对份额,青饼并不畅销。
1992年之后,陈强先生终于全部脱手,其后,市场逐渐升温,有茶商命名为“88青”,市场概念逐步放大为1988年至1992年的茶品。至此,才有所谓的薄纸“88青”、厚纸“88青”之别。
▲后期88青,概念被放大,指1988~1992年的7542
该批茶由于没有香港专业茶商的传统仓储工艺介入,年份又短,反而形成市场上所谓的“干仓茶”概念。
这一段回忆与原香港南天公司的周勇回忆有所出入,周勇先生表示:正是陈强把88青进口到香港,由于外包装7542和8582、8592都一样,都是中茶绿印,为防止混淆オ決定在8592上面盖一个“天”字。
这段回忆说明,1988年该批茶应该就有部分进入了香港市场,虽然销售渠道不畅,但是,引起了行业内商家的反弹。
▲1988年7542,市场成为“88青饼”
这两段回忆的出入也说明了市场上的乱象,不可单听一面之词,往往一饼茶的考证需要“省茶司”的历史资料、生产厂家的历史资料、“省茶司”当事人的回忆、经销商的当事人回忆,オ可能有一个相对靠谱的鉴别。
那批“88青”大多都入了被称“八八青饼之父”、“八八青饼大师”的陈国义和“普洱教父”的白水清手中,二者都是香港的茶商,他们基于台湾省邓时海教授“越陈越香”的理论,售卖老茶。
▲1990年代初期7542
“88青”是什么?
这个来源,大家是不是有点乱了~简单来说,“88青”就是国营勐海茶厂1988年生产的普洱茶生茶,唛号为7542;后续市场概念逐步放大为1988年至1992年的茶品。在1976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茶会议,根据出口需要规范了普洱茶唛号。
▲唛号7542一件84饼之大票
“7542”的前2个数字是代表配方的年份,第三位数代表茶青的级别,第四位数是茶厂代码。
7542即:1975年的配方,4级茶青制作,勐海茶厂出品(勐海茶厂代码是2)。
后来,由国营勐海茶厂改制后的大益茶业,将7542作为一款常规产品,仍然有持续产出。
“88青”有多少?
唛号7542在1988年生产了360大件,在1989年产出每3吨一批茶,共100件,每件84饼。一年有不到10个批次,几百多件,约5万饼上下的产量。
1990年、1991年产量大致相同,改制前(2005年之前)国营勐海茶厂唛号7542茶品质都差不多。
按照行内人士的说法这三年的7542怎么也不会超过20万饼吧。而市场经过近20多年的消化,估计没多少是真的了,但在流通市场造假俗称“八八青饼”的数量肯定天文数字。
▲陈国义签名版俗称“八八青饼”
所以对于老茶我们要理智看待,不要过分沉迷追求那些故事、传奇。喝茶本就是一个自在悠闲的事情。
(责任编辑: 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