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需要学会调动身体的所有感觉器官,用心去喝。
喝茶可分为: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悟茶韵,从茶汤的色、香、味、韵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将其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视为一种艺术追求。
观茶色
观茶色即观察茶汤的色泽和茶叶的形态,以下的哲理故事与其有一定的关联:
相传,闲居士与老禅师是朋友。一次,老禅师请闲居士喝普洱茶。闲居士接过茶杯正要喝时,老禅师问他:“佛家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看这杯茶汤是什么颜色的? ”闲居士以为老禅师在考他的领悟能力,于是微笑着回答:“是空色的。”老禅师又问:“既然是空色的,又哪来颜色?”闲居士一听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便请教老禅师。老禅师心平气和地回答道:“你没有看见它是深红色的吗? ”闲居士听完之后,对其中的深意忽然顿悟。
故事中两人喝的普洱茶,它所呈现的茶汤颜色是深红色的,而每类茶都有着不同的色泽,我们可以分别从茶汤和形态两方面品鉴一下:
茶汤的色泽
冲泡之后,茶叶由于冲泡在水中,几乎恢复到了自然状态。茶汤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也由浅转深,晶莹澄清。而几泡之后,汤色又由深变浅。各类茶叶各具特色,不同的茶类又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有的黄绿,有的橙黄,有的浅红,有的暗红等。同一种茶叶,由于使用不同的茶具和冲泡用水,茶汤也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
观察茶汤的色泽,主要是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色彩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茶叶本身的品质好,色泽自然好,而泡出来的汤色也十分漂亮。但有些茶叶因为存放不善,泡出的茶不但有霉腐的味道,而且茶汤也会变色。
除此之外,影响茶汤颜色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用硬水泡茶,有石灰涩味,茶汤色泽也混浊。假若用来泡茶的自来水带铁锈,茶汤便带有铁腥味,茶汤也可能变得黯沉淤黑。
茶叶的形态
观察茶叶的形态主要分为观察干茶的外观形状以及冲泡之后的叶底两部分。
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其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分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闻茶香
观茶色之后,我们就需要嗅闻茶汤散发出的香气了。闻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干闻、热闻和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品茶味
闻香之后,我们开始品茶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说过:“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这句话的意识就是,品茶时,应该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片花瓣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经过喉咙时是否爽滑。这正是较我们品茶的步骤,也特别强调了一个词:徐徐。
第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味。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
悟茶韵
茶韵是一种感觉,是美好的象征,是一种超凡的境界,茶的风韵得靠自己去体会。
茶品不同,品尝之后的感受也自然不同。也可以说,不同种类的茶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例如,西湖龙井有“雅韵”;岩茶有“岩韵”;普洱茶有“陈韵”;铁观音有“音韵”。
当然只有真正的好茶,才能感悟出这些独特的韵味。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闲暇之余,不如来浙大求是茶业学学品茶的学问,雅友相邀芳远逸,佳人对饮味尤真。
(责任编辑: 头茶)